Saturday, April 28, 2007

Google Bookmarks

应Venus的建议,应该把好的产品介绍给大家,我最喜欢的应该就是Google的Product了,是free的又好用。

Google 有许多产品,本人最喜欢的是Google RSS Reader 和 Google Bookmarks。
Google Bookmarks 已经不是什么新产品了, 不过不懂的朋友还是可以看看,真的觉得不错。

先说说什么是Google Bookmarks

Google Bookmarks = 带着你的Bookmarks随处去,你可以把Bookmarks 储存到 Google 的 Server, 到哪里都可以access你的bookmarks.

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


这是我的Google bookmarks.



在这之前,当然你必须有个Gmail Account, 这个 Account 是可以在 Google Product 里面通用的。如果没有的话,快去 apply 一个吧,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 :p

http://www.gmail.com/

有了Gmail 之后,安装 Google Toolbar plug in, 去以下的 URL 安装吧, 之后你就可以用你的gmail account 来 login 你的 Google Bookmarks 了 :)

http://toolbar.google.com/

这是我Web Version 的 Google Bookmarks



网络里充斥着无限的资讯, 有时候找到好的网页,真的希望好好的把它们记下来,希望有空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浏览,而Google Bookmarks 正是可以帮到我的好工具。 

Monday, April 16, 2007

我在维也纳看见了她。。。

到了维也纳之后,我们要在从火车线转到地铁线去。

朋友G带我去看的第一个维也纳建筑物,就是位于地铁站Stephenplatz之上的欧洲著名歌德式大教堂,Stephansdom!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在地底,正打算从地铁站里走出来。我在地底出来之前,一点也没有心理准备自己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建筑物。我们上了地面后,我先是看到很多人,然后看到一些建筑物。朋友说,“So, now you are in vienna!”。正当我还以好奇新鲜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景物,并且享受着维也纳的空气时,一个不经意地转头,我被慑住了。

因为,我看到她,Stephansdom。

她就那么靠近,而且那么那么大。我无法形容她有多大,如果你尝试要用相机拍她的全貌,我告诉你,你站在Stephanplatz是做不到的,你可能会照到她的尖顶,或者她的底部而已。真的好大好大啊!(上图:左边就是stephansdom,人走在她旁边看起来多么小。)

这是在stephanplatz上能拍到的stephansdom的底部,
完全看不到上面的尖塔呢!

我的脑子里有点晕眩,因为眼前的景象实在太突然了。我站在维也纳,然后看到一个如此magnificent的教堂。我之前完全不知道她是这么宏伟漂亮的教堂啊,看来我真的太孤陋寡闻了。

当时有点风,朋友一边带着我走,我们越来越靠近Stephansdom。我的眼睛完全没办法离开她的身体,自然嘴里也是不禁说,“Wow, it's beautiful”,“This is really great...”,语气有点喃喃,大概是因为我还在晕眩的感觉之中。G很云淡风轻地微笑说,“Yeah, it's very beautiful...”

我高举相机,希望能把眼前震慑住我的这座宏伟建筑物留在回忆里

虽然广场上有很多的人,但大家都是游客,有许多人也在拍照吧我想。我没心机去留意他们,也没什么留意到周围的建筑物,之前刚从地铁站出来时看到觉得很特别的欧洲建筑物,现在突然变得那么逊色。我只是知道我一直在仰头,在看她。

她的身体不知道为什么有点黑黑的,我问我的好导游,她说是因为一些雨什么的,说当局已经在清理的了。这些黑黑的痕迹是有点奇怪,但却在在表现出了岁月流过的证据。

天空这时有点阴,风在吹,空气冷冷的,周围人声鼎沸。

而她,在我的面前,烙下了一个深深、深深的印。


(未完待续)

Venus

ps:我对她,真的留下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

出发到维也纳去~

由于平日在Tulln居住上班,所以只有周末,我才有时间到维也纳去玩。

我上班几天后,就跟同事G混得很熟。她很kind地,要带我去维也纳玩。本来我是想自己随便去explore的。现在回想,如果不是因为有她,我也不会看到那么多的维也纳,我大概只是会在市区那里随便走走逛逛。

平时工作时间很忙,下班后又忙着跟同事朋友到处吃饭喝酒,晚上回到酒店也没时间和精力好好在网络上查查维也纳有什么旅游景点,或者该怎么去这些景点的,哈哈。所以如果我靠我那点冒险精神随便逛的话,一定只看到很少的维也纳。因此我要谢谢这个朋友G!

第一次去维也纳的时候是一个星期六早上。我自然是无法掩饰自己兴奋的心情了。虽然在酒店等G来的时候我累得在床上睡着了,但醒来之后仍然精神奕奕地期待着要看维也纳的天空。

从Tulln去维也纳,最经济的方法是搭火车。我们从Nibelungenhof一路走到Bahnhof Tulln(Tulln火车站)去,路上我们不停在交谈,她对我跟我的国家很好奇,而我一样对奥地利的一切充满好奇心。我们俩就在声声欢笑中来到了火车站,大概要15分钟吧。

如果你不会德语,在火车站其实会有一点困难。因为没经验的话,你不会知道火车票都是用自动贩卖机买的。也因为是全自动的,所以你不会随便看到有工作人员在那里帮忙你或者给你询问。而且Tulln火车站的人不会多,如果可以找到人,也不一定能听得懂英语。所以要独自旅行的话,还是先做足足准备功夫比较好。

用现金买票,单程要EUR4.50,不过本地人会有什么车卡之类的,车票就比较便宜。买了票就自己去月台等车,就算是礼拜六也不会有人潮,也不会有人在月台闸门检票什么的。其实根本没有闸门,你进去就可以了。

进了月台处后,我的朋友还在一个机器下打了两张票,我不知道那个票是什么东西,她说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全天在维也纳的地铁里任意乘搭,她有很多张,所以可以帮我打一张。我不知道如果是游客要怎么样,哈哈,大概是要到维也纳的地铁站之后再买什么日票的吧。

从Tulln到维也纳的火车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另外一种是express。普通的要40分钟左右,express只需20分钟。可是两种火车都一样价钱,而且还要看什么时间会来到什么样的火车噢。

某天我在多瑙河畔正好看到一列火车驶过Tulln的Franz-Josef Bahn桥

我们在火车里继续聊天,很开心的。而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火车沿途的风景,都是很多很多的fields,老实说我没看过,这些是corn fields。只是当时是冬末,所以没办法看到corn,可是那些大片大片的原地真的让我看得入神。我的朋友很惊讶我从来没看过corn fields,哈哈。而远处自然就能看到山罗,奥地利哪里都有很多山。

我就在这样充满期待而且雀跃的心情下,抵达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开始了我的音乐文化之旅!




Venus

注:奥地利火车公司的网址是http://www.oebb.at/vip8/oebb/de/,若单独旅行,最好先在网站上查好所有相关资料,如火车出发时间等。

奥地利首都 --- 音乐之乡维也纳

奥地利的首都,就是那鼎鼎大名的维也纳。我千里迢迢来到奥地利,自然是不能错过维也纳这个闻名遐迩的地方了。

很多人都看维也纳为音乐之乡,其实确是如此。在整个地球上,大概没有别的地方,比这个城市更充满着音符。从18世纪末叶开始,就出了许多名气至今仍然掷地有声的伟大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举世文明的大师,到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音乐家,都在维也纳留下深深的足迹。不单是他们在世的时候在维也纳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就是在他们去世之后,他们的雕像、故居、博物馆,甚至是墓碑,都成为旅奥游人必游的地点。就算你不是特地造访,也会在现今维也纳的市区不其然看到这些音乐家的雕像。

整座城市,现在每天仍然呼吸着充满音乐的空气。你会看到到处都有theatre,更不要说那间雄伟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Opera)了。而且你只要随便走在维也纳老城中心,就会看到不计其数的人在宣传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的歌剧。

所以说,要以音乐来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不过,如果单单以音乐来介绍维也纳,却太表面了。除了音乐,维也纳还有太多了。她就是一座丰富的城市,一座在21世纪中看起来仍很华丽的城市。

维也纳的市中心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德式教堂之一,还有赫赫有名的环城大街(RingStrasse)上的无数设计与建筑的结晶。初到维也纳,我被这些一个接一个的奥地利建筑物震慑得很。皇宫、教堂、剧院、博物院、公园、市政府、大学、还有太多太多了。。。在维也纳市中心,好像周围每栋建筑物,不管它是不是有名的古迹,对我来说都很欧洲,很奥地利,很美。。。

因此,奥地利市区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实在是实至名归的。

作为奥地利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中心,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对于奥地利自然是不言而喻。而我能够那么幸运地,在一个土生土长的奥地利新朋友的陪同下,亲眼看到了她,看到了历史,看到了人类文明的结晶。




Venus

注:图一为维也纳Rathauspark内的音乐家Strauss & Lenner的青铜像。图二为Rathauspark后,Reichsratsstr. 街上的建筑物。

关于维也纳的网页:
http://www.wien.info/
http://www.wien.gv.at/english/
http://www.wientour.at/

刀叉文化!

吃西餐要用刀叉,这大概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去了奥地利之后,发觉他们的食物不只是我们这里卖的那种“西餐”---lamb steak, chicken chop, fish fillet等。他们的食物种类真的太多了,有些有酱汁,有肉,有沙拉,有Knödel,有potato。。。太多了。而我发觉,不是所有的这些食物,都需要一把刀来切的。

可是呢,重点是,不管吃的是什么东西,他们都是要刀叉的!

话说故事是这样的。在我公干附近的那间餐室,是我们每天去吃午餐的地方。那地方比较像个食堂,你必须自己点你要的食物,然后拿自己的餐具,付钱了,再自己把食物捧到座位去。而所供应的餐具自然包括了刀叉,可是也有汤匙,还有杯子。

在最开始的几天,我看见有汤匙觉得非常亲切,就拿了刀叉和汤匙。然后发现我要吃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用刀叉,于是我就径自用我的汤匙在吃。可是过了几天之后,我发现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足以让我在这里写一篇短文来描述,哈哈。

这个现象就是呢,我的欧洲同事们,他们不管吃什么东西,都用刀叉的。可是为什么要有汤匙供应呢?我又自己发现到,原来人们只有喝汤的时候才用汤匙,如果你选择的食物没有汤,就没有人会去拿汤匙的。了解到了这个“真谛”之后,我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要入乡随俗。于是我舍弃了汤匙,每天用刀叉吃东西。

可是我觉得用刀叉其实有时候不太方便,比如说如果你的食物有点酱汁,你要用一个瘦瘦的叉子把这样的食物送入口,其实真的不是很efficient,不是吗?

我们在新马,吃什么东西都用汤匙叉,当然有时候在中餐厅也用筷子吃饭。除了我们所谓的西餐之外,基本上我们都没用刀叉吃东西的。平时用汤匙叉,真正把食物送进嘴巴的是右手拿的汤匙,可是在欧洲,你要用左手拿的叉子把食物送进嘴里(断不会有人用刀来把食物放进嘴巴里!) 。

可能他们吃东西那么优雅都是那支叉子培养出来的吧,哈哈。

不过,有一个事情我还是觉得最难以接受。就是呢。。。我要用刀叉来吃饭!是饭噢!哎哟。有时候午餐是米饭加一点肉,他们的米饭比较不同,可能有一点牛油还是什么吧,味道有点不同的。他们也会吃的,而且跟平时一样,照样用刀叉来吃。啊?Okay,好吧,我也用罗。

现在回想自己在奥地利,用刀子把米饭推到叉子上,再把叉子上那寥寥无几的饭粒送进嘴巴时,就觉得有点啼笑皆非。明明有汤匙在那里可以用的,可是我还是要这样慢条斯理地用叉吃饭,呵呵。

最离谱的是,我们在Tulln的中餐厅吃自助晚餐,虽然一样有供应刀叉汤匙(却没有筷子!),他们也要用刀叉吃饭噢。

我还很记得,在抵奥的第三天,我到朋友家吃饭,我问她,“Do you only use the spoon for soup?” 由于我们已经认识了很久,她也很老实告诉我,“yes...everything else with the knife and fork...” 然后我大略跟她说了我所观察到的事情,她要笑不笑地说,“Yeah I know, hehe...the other night when we were in the chinese restaurant, you were using the spoon for the rice...and everything. I just didn't want to tell you...but never mind, haha...” 哇,听她那么一讲我差点晕过去。什么跟什么嘛,那天晚上我们去中餐厅,我们两个华人跟她一个奥地利人,而且吃的是中餐也,我为什么不能用汤匙吃饭?! :(

哈哈。。。不过我知道她也不是故意的啦。每个地方啊,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所以要会入乡随俗是很重要的。我在想,刚开始的一两天我那些跟我还不是很熟的欧洲同事看见我用汤匙吃午餐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觉得我是怪物?哈哈。。。

还好我学得快(自我安慰中),后来的每一餐,我都不拿汤匙了。而且,我还真的用叉吃了好几次有米饭的午餐,哈哈,那种感觉在当时我一边吃一边心里会想笑,而现在呢,想起那情形一样会莞尔。

其实,也没什么啦,只是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已。要融入别人,就先要接受改变罗。呵呵。




Venus

注:图片取自http://www.rickmers.co.uk/rice.html

Sunday, April 15, 2007

能吃的欧洲人

我在奥地利,每天早餐吃cheese、ham、面包。午餐呢,就是在公司附近一个比较廉价的餐室吃。而晚餐呢,一般都吃得非常非常丰富。

就说我吃的午餐吧,看起来不怎么夸张,但是吃起来呢,才知道这里面卖的食物每天都吃得我饱乎乎的。虽然每餐只花EUR2.8-EUR4不等(看选择的食物而定),但分量都很大。

他们午餐卖的食物可以蛮多样化的。有时候是什么牛腩,什么鱼排,意大利面,还有太多太多了,因为我对欧洲食物的了解实在太少,我没有办法把我吃过的东西一一报上名来。另外,奥地利食物里常常有一种弄成一团圆形的东西,叫做Knödel,有时候里面有肉的。不然就是马铃薯泥也有。总之,他们的食物,看起来还可以,吃起来却非常饱!

而且欧洲人的食量大我是举手举脚赞同。他们如果吃起全餐,有什么前菜、主菜、甜品、葡萄酒,一整餐下来都把我这个亚洲人的胃撑得满满的。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吃高级的奥地利餐厅,真的吃了那样的全套,结果我多担心我走出餐厅时会把喝下去的25年rum连那些不知名的食物一起吐出来,哈哈哈。

来到欧洲,要照顾饮食的分量啊,可真不容易哦,哈哈。加上我又是一个喜欢探索新事物,而且不挑剔饮食的人,所以要节制更是难上加难啊(哈哈,努力为自己找借口中) 。







Venus

注:图为某一晚我打包回来自己吃的一个pizza,吃完这个pizza之后我又觉得自己随时会吐,哈哈。

Please keep RIGHT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欧洲,除了英国外,车子都是走“右上左下”的。这跟我们所出生长大的英国前殖民地的交通制度完全相反。

我在去奥地利之前早就知道这样的事情。因为不需要开车,所以也从来没把这样的东西放在心上。只是生活中还是有一些细小的事情需要多留意,比如说过马路我总是看了左边又看右边又看左边,看了很多遍之后才过的,哈哈,那样就不怕看错边啦。再来就是搭电梯的时候,要自动一点靠右边,不是靠左边。

这个左右的问题一直没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那是快要回来新加坡的前几天。我们跟同事要去吃好料,大伙就往车子走去。我被安排到跟一个同事的车子,由于他还在跟别人说话,就说不如让我先上车吧。我大声说好啊,然后就要径自上车等候。

就当我正要开车门坐进去的时候,我的同事用很讶异的眼神高声说,“Oh oh, not that side”,然后随即不好意思地笑起来,“I know your driver seat is at the right side in singapore, haha”。我这下才发现到自己正要开司机位子的车门!天!我。。。我知道啦,他们是在左边驾驶的嘛,我怎么还会去左边要上车哦我啊!“Do you want to drive?”我的同事一边摇着他的车匙,一边忍俊不禁地佻侃我。

我真是百词莫辩,只怪自己怎么那么大意。我是知道他们是司机位是在左边的啦,哟!可是20多年的生活还是锻炼了我要从左边上车的“好习惯”!实在是一个极大的笑话。我之前都是坐后座,完全没问题,唯有要坐前座时会闹出那么好笑的笑话来。

后来我去开右边的车门,我的同事还蠢蠢欲动,要我不如来试看看驾。哎哟!我才不要咧,哈哈。。。

还记得有一个晚上跟一个奥地利教授吃饭,她大谈在英国旅游的趣事,她笑说,“It's very frustrating you know, when you want to change your gear, you touch your window or your door, and then it's like, ok, what is it now...” 哈哈。接着她还说,“But fortunately they didn't change the position of the brake and the accelerator, otherwise....hahahaha...we probably have to cross our legs to drive...”

然后是一阵哄然大笑。哈哈。我记得我笑了很久,哈哈哈哈。

右上左下,真的要习惯很久才好!哈哈!






Venus

天然的冷气~呵~

在奥地利的那段日子,正值冬末,大部分的时候,天气还是相当冷的,出门还需要穿上大衣。

而在室内,当然是需要暖气了。不用说,我这个典型的马来西亚人,以前是没看过暖气的。但暖气也没什么特别,看了之后也没有什么惊艳的感觉,不就是一个有knob的热炉罗。


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调那个暖气的大小。而在我们所居住的酒店里,每个房间里,除了暖气,就没有了。也就是说,这里的酒店是没有冷气的。

据我一个同事说,夏天来到奥地利没有冷气的酒店房间里,简直就是很热啦!但我很庆幸,我不但不觉得热,还能用天然的冷气,呵~

这天然的冷气自然是来自室外。让室外的冻空气进到室内,再经过室内暖气的“加工”,室外的冻空气马上俨然我们亚洲室内的冷气了!那要怎么让室外的空气进来室内呢?欧洲人发明了一种很特别的窗。每个房间里都有自己的窗,你窗户要开多大是任君喜好,开得越大自然就越冷啦。

而我为什么说这种窗口特别呢?因为它有两个开关方向的。你能像开一般窗户一样横着打开,也能扭转一下窗户的把手,然后纵开。横开能开很大,不但能让很多的空气进来,而且也可能让别的人爬进来。但纵开却不同,纵开的极限很小,你不能开很大,却足够让外面的冻空气进来。

左图:窗户把手向下则窗口紧密;
中图:窗户把手向右则可横开窗户;
右图:窗户把手向上则可纵开窗户

我在亚洲自然是没看过这样的窗口。但习惯了之后就觉得这样的发明真是好。

我每天在酒店里,都是纵开着窗口,再把暖气扭到适中,就能一觉好睡到天明,而且,我还要盖上那厚厚暖暖的被子,才能睡着,不然还很冷咧!这跟普通的冷气真的没差别。可是如果你不开窗,又没有流通的空气,房间会闷闷的。

这窗纵开不用很大,就已经能制造出冷气的效果来!神奇吧,外面的空气果然是够冷的了。而我每天冲凉,虽然已经特地把窗口紧紧关上,仍然会在花洒头下直哆嗦,呵呵呵~ 冬天洗澡真的不是很好玩!:P

这种经验虽然对别人而言没什么大不了,但对于我来说,却相当特别。=)





Venus

啊?四世纪的罗马塔楼哦?

如果你去wiki,查Tulln,你会看到这样的句子:

Tulln is one of the oldest towns in Austria. Although it was settled in pre-Roman times (the name Tulln is presumably a Celtic word), it gained importance as the Roman fort of Comagena (Comagenis). In the final years of Roman rule, Saint Severius of Noricum is said to have visited the city, saving it from the Barbarians.

还有:
Other important sights include a convent (Minoritenkloster), several churches, and a 4th century Roman tower.

所以wiki的意思是,Tulln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曾经是罗马帝国的某个据点,而这个据点上面有一个堡垒,叫做Comagenis。接着又说,现今Tulln的sightseeing之一是一个4世纪的罗马塔楼。

这些东西其实我在去奥地利之前都不知道,我是回来之后,查了一下网络,才知道的呢。

为什么这些塔楼会引起我那么大的兴趣呢?

原因就是。。。
我发现,我们住的酒店,就在这个塔的对面!(左图:青色建筑物是我的酒店Nibelungenhof,照片的尽头就是那4世纪的罗马建筑物!)

其实我在第一天就发现了,对面的这个奇怪的建筑物看起来真够古老的。而且前面还竖起一个小小的牌子,我心想,应该是什么重要的建筑物吧。第一天奥地利人带我们到酒店的时候看到这个塔,并没有特别介绍过,仿佛这只是some building。

虽然没有奥地利人的特别介绍,但这塔楼本身特有的外型,和看上去无法掩饰的岁月留下的斑驳,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在那里居住的日子,每天都会看到它。心里常常会好奇,这个看起来空无一人的建筑物,到底是什么来的呢?

其实我翻开在Tulln拿到的地图,会看到这个塔的名字叫做Salzturm,顾名思义应该是跟盐有关系吧。回来后知道了它是4世纪的建筑物后,已经让我相当震惊。4世纪啊,多久以前啊?我们现在是21世纪啊。。。哇。。。真的是4世纪吗??

过后我再深入调查一下,发现它不单是4世纪的建筑物而已,而且。。。而且它原来就是那个罗马堡垒Comagenis的一个side tower。只是现在那个堡垒没了,剩下这个塔!

根据http://www.tiscover.at/at/guide/53979at,en,SCH1/objectId,SIG204461at,curr,EUR,parentId,RGN111428at,season,at2,selectedEntry,sights/intern.html的说法:

The "Roman Tower" (formerly also called "Salt Tower") is the horse-shoe-shaped protruding side tower of Tulln´s Roman fort "Comagenis".
It thus belongs to a later stone-building expansion stage of the fort. In the Middle Ages, the Tower served for securing the landing place on the Danube. Later, it was used as armory and salt storage for the city. Today it is club house for the fraternity "Comagena". During the renovation of the Tower in 1984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Roman walls are still remaining in its original stage up to the adjoining roof. Thus, the Roman Tower counts among the few completely preserved antique buildings north of the alps and is one of the oldest buildings in Austria.

不得了!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让我陷入很深的迷思之中。4世纪,罗马堡垒的塔楼,河岸的据点,后来用作军火库(!)和盐库,阿尔卑斯山以北保存得最好的古建筑物之一,奥地利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

啊?而我每天早上出门上班,都会看到它? 我照的那些相片里面,是这样一个建筑物?!?!

不是盖的,早上真的能看到它!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大的感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我还记得,小时候去马六甲,我碰到那斑驳的教堂、红屋、A famosa,就已经会幻想几个世纪以前这里曾经走动过怎样的人,发现过怎样的事。而现在这个不是几世纪以前,是10几世纪以前。。。我已经完全无法想象,罗马帝国的人吗?是不是亚历山大大帝那个罗马帝国的人!?!?

Alexander the Great,the king of Macedon。。。小时候读过的历史故事书突然显现在脑海中。。。我要想象的东西和人,是不是像是出现在电影里King Arthur,或者最近那部说Spartan的300里的那种????

Okay...

历史的真实冲击一直在拍打着我的脑海。我幻想着,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曾经车水马龙的罗马堡垒之前,伫立着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震撼于人类文明与历史的渊源流长中。。。


















Römerturm,我会记得你。




Venus

亲切热情的欧洲同事

我在欧洲,认识到了很多新同事,很多热情、友好又亲切的同事。

以前我会觉得可能欧洲人大部分都是很热情的,所以没什么大不了嘛。但其实不是,去了欧洲之后才发觉,其实他们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友善的。所以我应该很庆幸,自己遇到一班好人。

上班的第一天,就被COO带去见各个部门的同事,大略了解了欧洲分公司的成员和运作方式。他们工作的地方看起来也跟我们亚洲的公司没什么差别。经过了一番的寒暄之后,我们就开始接触真正要跟我们共事的同事。

跟我们一起工作的主要有两个女生,一个是30多岁的后博士,另外一位是跟我年纪相仿的Dip. Ing.。后博士(称她为M)为人很亲切,英文讲得流利到不行,是一个曾经遨游许多国家,特别喜欢户外运动,却为人低调,友善并且彬彬有礼的人。从她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比如面对问题时候的沉着,和解决问题的理智。

而另外一位跟我年纪相仿的Dip. Ing.(称她为G),是一个乐天、爱好生命并且认真生活的人。一开始大家相处比较拘谨,但随着她看到我们脸上绽放着那么多笑容之后,她很快就能跟我打成一片。并在认识后的几天,变成了相当要好的朋友。我后来在奥地利的许多经验,都是在她的陪伴和向导之下经历的。她是我游维也纳的导游,呵呵。并因为她,我认识到了她的两个同样对生命抱着强大热忱的朋友,他们跟一般的奥地利人不同,我以后要再仔细说到他们。

除了跟我们密切合作的这两位outstanding的女生之外,我在奥地利也受到不少同僚的热切招待,包括吃了几次重量级晚餐,还有特别窝心的下班后的酒吧闲聊。

去奥地利之前,我一直以为我的许多活动都会与跟我同行的上司一起进行,比如说吃饭啊,观光啊之类。可是到了那里之后,因为认识到了这么多那么棒的朋友,我基本上都是自己跟这些朋友们到处走的。而且因为跟道地的奥地利人一起玩乐,反而能让我从更根本的层面认识到了更多的奥地利。

这些,都是非常意想不到的收获!



Venus

注:图为在维也纳Rathauspark雨后拍到的花朵。

Friday, April 13, 2007

走~上班去!

Tulln的公共交通工具不多。除了连接维也纳的火车之外,一般人都很少在Tulln乘搭公交。别说德士,就是巴士也很少会看到。我在Tulln那么长的时间,只见过一次巴士。而巴士站更是少之又少(我根本没看到过,哈哈)。

一般人不是自己有车,就是骑脚踏车(脚踏车在那里相当普遍)。像我们这种过客,最方便的自然是两双脚了,哈哈。

Tulln的公交系统不方便,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小了。也因为如此,就算公交不发达,你仍然能用你的双脚去到大部分的地方,呵呵。

公干的那段时间,有一半的日子是乘搭同事的车子上班,另外一半的日子因为同事不方便,所以我们自己走路去。从我们酒店出发,以我这种乌龟速度,要走25分钟吧,呵呵。首先会慢慢离开市区,经过一些街道,一些店铺,再经过一些住宅区,再走不久,就会到公司了,哈哈。

在新马,走路去上班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除非你的家离公司真的很近很近。要不然绝对不会有人走半个小时的路去上班的,因为你还没有到公司前,就会变成一个“汗宝宝”了,哈哈。可是在欧洲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至少在冬天不会这样,呵。

一大早走路去上班还可以让你精神抖擞得很呢,呵呵。平时在新加坡上班,不是坐巴士就是地铁,如果情况允许,大家都会趁机闭目养神,往往都是到了公司还睡眼半惺忪的。可是,在欧洲走路去上班,那室外的低温首先就把你狠狠地叫醒了,再加上肢体的运动,去到公司,整个人是精神百倍啊,呵。

虽然因为平时缺少这样的锻炼,突然之间每天要走路去上班双脚会有点累,哈哈,但我到现在还是很想念,那种一大早在冷冷的空气中走路上班的滋味啊~ 确实是很好的体验来的,我因为这样,更接近生活,看到更多新的东西!



Venus

注: 图为走路上班会看到的景色之一。

What is Bread?!

去了奥地利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面包。

以前,对我来说,面包就是那种一整条(loaf)的白色片片(sliced)面包。当然在我们这里,这些片片面包也不一定是白色而已,也有好多别的种类,有加牛油的啦,有些是有葡萄干的啦,不过怎么说,都还是一片片的面包。除了片片面包之外,就是bun,bun你可以在KFC餐里看到,或者飞机上的飞机餐也有。

而对于“外国人”的面包,一向以来,只知道法国人吃的那种很长很硬的法国面包。这种面包在我们这里的面包店也能买到的,但我鲜少看到有人会买的,呵呵。

我有些同事和朋友,去欧洲回来后,投诉最多的东西就是每天早餐要吃很硬很硬的面包!大家难以明白,为什么他们喜欢吃那么硬的面包?!?!

其实,这种观念一来来自于我们对欧洲人的饮食了解太少,二来因为我们向来吃的都是软软的loaf和bun而已。在亚洲人的饮食里,面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位置,所以大部分人有那种误解是无可厚非的吧。

但当你尝试深入了解,并接受别人的文化之后,你就会发觉,单单一个面包,其实也包涵着很多意义在里头。

对于奥地利人来说,面包就好像我们的米饭,是主食。他们早餐吃面包,晚餐也吃面包。我们觉得他们的面包硬,可是他们认为“it's crunchy, not hard!”。呵呵。

我的朋友跟我说,他们也吃片片面包的,但他们管那个叫toast。她说,toast is different from bread。显然,toast在他们生活里,地位比bread低很多。在他们的超级市场里,有很多很多各种类型的面包,而所谓的toast,就只是一个小小的架子上有而已。

我对于他们面包的种类之繁多,不单觉得眼界大开,也有点措手不及。哈哈。怎么说呢?

话说我抵步后的第一天,就在一个奥地利人的家里吃早餐。女主人很好客,准备了很多食物给我们。照例有ham,cheese,还有一些jam,tuna,咖啡牛奶之类。然后桌上有一萝面包,那里至少有3种不同类型的面包。

女主人还特地跟我们介绍了,说这个是比较甜的面包,然后这个又有点咸(我当时完全感觉不到这些information的用处)。接着她说,“Please help yourselves.” 噢?我当然是按兵不动,因为我不知道要怎样help我自己。我的面前有一个空盘子,左右放了刀叉。桌子的中间放着那萝面包,还有一碟ham,一碟cheese之类。我要怎样help myself?

说我是孤陋寡闻吧,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下手。又不好意思问,我真的想不到什么适合的句子来问这样的问题。可是在那里不动声色也不是办法,因为女主人一定会以为我们不喜欢她的食物或什么的。我唯一能做的是,观望我身旁的上司,看他怎么做,哈哈。

还好后来女主人也动手了,我也就跟着他们一样,拿了一个面包到自己的碟子上,开始随便吃了起来。根据我的观察,女主人把她那个硬硬的面包用刀子切开,然后涂点什么jam或者放东西夹在里面吃。后来我才明白要这样做,哈哈。

另外一个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在第一天的晚餐。我们在传统的Heuriger吃晚餐,朋友的父母叫了一桌子的食物。然后要开动的时候,作为主人的朋友爸爸,捧着那萝各式各样的面包,递给每个人。他首先递给了她女儿,她以瞬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选了一个拿到自己的盘子上。那萝面包随之出现在我的面前,朋友的爸爸以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疑惑了几秒钟,不知道为什么要拿面包,还有,要拿哪一种面包。

我迟疑了够久了,久到朋友开始留意到我的疑虑。迟疑的当儿很多想法闪过我脑子,“是随便拿一种面包就好吗?” 、“还是不同面包的吃法不同?”、“要拿一个还是两个?”。。。后来我把心一横,就随便拿了一个。我是真的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拿面包??

哈哈,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好笑噢。真的,这种全新的体会,不但长知识啊,而且丰富了生活经验,呵呵。


后来我们每人拿了面包,就开始吃起传统的cold austrian dinner。我花了一点时间才搞清楚,其实什么面包不重要,看你自己喜欢吃什么口味或者款式的,面包是主食,就跟我们的饭一样。拿了面包你可以夹cheese,夹ham,或者撕开这样吃,基本上,你要怎么吃都可以的。你要吃多少个也是看你自己喜好的,就好像我们吃饭有些人要加饭有些人不要一样,哈哈。

把面包想像成我们的米饭之后,让我可以比较容易接受眼前吃晚餐的模式。忘记手上的是面包吧,它就是饭来的,哈哈。

虽然面包的硬度让我们亚洲人有少许不习惯,但还好我吃东西很随便,也不会说排斥他们的面包。跟奥地利人相处久了之后,发觉面包真的有很多学问,不是随便一团硬硬的面粉而已,呵呵,也学会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而后来的我,每天早上在酒店餐室,也会似模似样地把我的面包切好,放一点spread,一点ham,一点cheese,吃起奥地利早餐来。呵呵。

学习接受别人的文化,你会领会到很多新东西。

还有,其实,奥地利面包,也蛮好吃的!















Venus

注: 要了解面包,可以去http://www.recipetips.com/kitchen-tips/t-146-1124/Basic-Breads.asp 或者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ead

第一张照片取自http://www.freshloaf.co.uk/img/bread-categories-photo/Bread-Assortments_b8af29.jpg
第二张照片取自
http://www.replica.co.uk/images/specials/bread.jpg
第三张照片取自
http://www.recipetips.com/kitchen-tips/t-146-1124/Basic-Breads.asp

零度C的晚上

那是我抵达奥地利的第一天晚上,就在我们从暖暖的Heuriger吃完晚餐出来后,我体验了第一次零度C的温度。

我无法确切形容那种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真的非常冷啊。在Heuriger里喝的那些wine似乎没有什么帮助,一踏出店门,就觉得浑身上下是哆嗦,呵呵。

也因为天气太冷,没有人愿意待在Heuriger的外面多看一眼Tulln的夜景。大家裹紧衣服,匆匆往朋友爸爸的车子走去。

连在奥地利土生土长的朋友也说,“oh, it's cold~”。对啊,我们走在那冷冷的小路上,迫不急待要在那昏黄的路灯下上车子。

呵呵,一进车子,觉得舒服多了。

这时才看到车子驾驶盘前的那个显示器,亮着外面的温度---0°C!

回程的途中,我不停望着车窗外,让思绪游荡在这样冰冻的晚上,这样小小的恬静小镇,一边感觉着自己的手指逐渐回温。摸摸鼻子,还是冻冻的。呵。

心里想,我刚才走在零度C的路上噢!



Venus

注: 图为夜晚的Tulln Rathauplatz。

Thursday, April 12, 2007

传统奥地利晚餐 at the Heuriger

Heuriger是什么意思呢?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英文字。对,是德文,发音是Hoi-ri-nger(差不多是这样啦,哈哈)。

Heuriger是一种传统奥地利酒庄(我不知道这样说贴切吗,呵呵)。Heuriger这个字其实是源自Heuer,而Heuer的意思是“今年”。Heuriger的主人自己酿酒,店里卖的酒都是那一年刚酿制好的酒(所以Heuriger所指的“今年”就是今年的酒),除了酒以外,店里还卖很多奥地利的传统食物。

这样的“餐厅”在奥地利非常普遍,很多人都喜欢到Heuriger去用餐,喝酒。

而我们很幸运地,在抵奥的第一天晚上,就能到这样的典型奥地利酒庄吃晚餐。我在去奥地利以前在新加坡认识了一个相当熟络的奥地利女生。抵步后的那天下午,就接到她的电话。然后我们漫步于多瑙河畔,离开了市区,在Tulln边聊天,边用双脚整整走了2个多小时。

接着,晚上,她的父母,特别热情,带我们到了离Tulln市区不远的一个小村庄的Heuriger去用餐。那个村庄叫做Klein Staasdorf,而那家Heuriger叫做Mayerhofer(酒庄以主人的名字命名)。

那家Heuriger的外型不会很壮观,只是一家一层楼的平房。推门进去,发现里面很温暖,不单是温度比外面高许多,而且也蛮人声鼎沸的。餐厅里的布置不会很华丽,就是普普通通的木色桌椅,一排排的,墙壁上有许多可以挂大衣的钩子。那么多的人在这样一间很家庭式的餐厅里吃饭,自然能酝酿出了一种暖暖的感觉,至少我是这样感觉到的。

朋友的父母点了很多传统的奥地利晚餐食物。正宗的奥地利晚餐都是cold food,就是不需要开火煮的。餐桌上摆很多不同的ham,cheese,一些腌制好的咸咸或酸酸的菜什么的。主食则是各种不同类型的面包。乍看之下,这样的晚餐跟早餐似乎大同小异哦。呵呵,对于我们来说,晚餐吃得跟早餐一样有点奇怪,但他们就是这样的。当然,晚餐的分量是比较多,可选择的食物也比较多样化。

可能我对饮食的包容性比较大,呵呵,所以我吃得没什么难受啦。虽然那些有点酸的腌菜不是很适合我们的胃口,但其余的东西如ham,cheese我还是吃得蛮享受的,呵呵。

除了食物之外,酒是免不了要喝的了。我当晚就喝了大概两杯不同的白酒。在奥地利,白酒似乎比红酒来的有名。

可惜当晚在那里没把食物、葡萄酒和Heuriger拍下来,不然也好给别人辨认一下我到底吃了什么我现在也记不起来的东西了,呵呵。

我们就那样在Heuriger里吃东西,聊天,喝酒。。。

饮饱吃醉之后,穿上大衣,大伙推门出去,这时我们左手边可以看到整个Tulln的夜景。这个夜景不是像香港新加坡那种高楼大厦、霓虹灯闪烁的夜景,而是那种漫天漫地都是一片黑,也分不出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土地,远远出现一些灯光,一些街灯,看到一些蜿蜒的马路,忽高忽低的灯火,镶嵌在奥地利的土地上。。。




Venus


注: 关于这家Heuriger Mayerhofer的地址电话和营业时间,可以参考http://www.tulln.at/default.asp?fa_id=3666&mkat=331&op=303http://www.tiscover.at/at/guide/53979at,en,SCH1/objectId,CTR702105at,curr,EUR,parentId,RGN111428at,season,at2,selectedEntry,catering/intern.html

由于没有拍完heuriger的照片,因此上面的图片是取自http://www.die-fotoschule.de/wien-heurig.htm

Tuesday, April 10, 2007

独自徜徉,自在飞扬~

到了今天,即使从欧洲回来了一段时间了,我还是很记得,抵达奥地利的第一天,我一个人,走在Tulln的街上,那第一次,印象深刻。

话说抵达后的当天,早上有人带我们大略逛了逛市区,又在刺骨的寒风中漫步于多瑙河畔,然后中午我们回到酒店各自休息。从中午2个小时的补眠醒来后,我整个人精神奕奕,对于窗外的一切,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

二话不说,我穿上一切该穿的御寒衣物,还围了Mars的围巾,然后提着我的包包和相机,要展开我独自一个人的探险。

我无法形容那种雀跃的心情。呵。

走出酒店,我又把自己往那个还很新奇的巨型冰箱里抛去。虽然有了早上的市区河畔简介,但我其实还是不认得路的。尽管如此,这却丝毫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困扰或担忧什么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似乎对自己的探险功力相当有信心。

于是我一路雀跃地在Tulln的小街小巷中蹿游。礼拜天的Tulln很恬静,偶尔看到车子驶过,看见老夫妇漫步而过。整个地方给人一种毫无压力的感觉。

我凭着早上的一点印象,四处走动、拍照。最后我进了一家Pizza店,要填饱一下肚子嘛。

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走进奥地利的餐厅里。我可以感觉到,当我推门进去时,有好几双眼睛往我身上打量了很久。但我还是冲着不懂哪里来的胆量,一副漫不经心地坐下。

然后店员热情地递给我一份menu,接着马上说了一串德语。对,我听不懂她说什么,哈哈。可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紧张,哈哈哈。虽然她那么快就说话让我有点始料不及(我以为我可以慢慢看menu,再用手指点菜就好,那就不必担心不会德语嘛),但我还是出其不意地处变不惊。我忘记了我说什么,但我记得她明白我的意思,明白我听不懂德语,哈哈。很好,没关系,我就是不懂,反正他们单看我的样子就知道我不是本地人,所以我也不用装什么啦。

那个店员知道我大概要花一点时间决定要吃什么,就很自动地离开,留下我自己。接着那本menu,very interesting,全部都是in german。哈哈。Never mind...我决定要Hawaiian Pizza,错不了的,这种Pizza在我们新马到处也可以找到,反正看到Hawaii就知道是那个有黄梨的,绝对不会相差到哪里去。拿定主意要吃Hawaiian Pizza之后,我还要选我的饮料。

翻到饮料的那几页(不要问我怎么知道哪几页是饮料,哈哈),我看来看去,决定了要喝啤酒(也不要问我干吗吃Pizza要喝啤酒,哈哈)。而要喝什么啤酒呢,我又决定了要喝Pils(是我所认得的牌子,Mars从德国回来时,也带了一瓶Pils回来)。然后我看到了两个我能明白的字眼,"klein","gross"。。。嘿,意思是“小”和“大”,哈哈,价钱有不同哦。

拿定主意之后,我招来了店员,用手指,告诉她我要什么,她一边说了一些德语,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但我可以确定她不是在问我问题,因此我也不必担心要怎么回答。我猜想她不过是在喃喃地repeat着我要什么而已。;)

过后不久,我的小啤酒就端来了。我一边品尝着我的啤酒,一边看周围的环境。右手边有一桌子的人,左手边又有一个小伙子,店里更后面应该还有更多人,他们的声音很大。而我虽然看起来很不同,但大家并没有太在意我的存在。

Pizza上来之后我吓到一下,怎么那么大个哦?不是klein了吗?Anyway,我还是不要question比较好,免得造成更多的麻烦(想到我们语言不通,哈哈)。于是我就开始要吃起我的Pizza来。这Pizza感觉真的跟我们这里Pizza Hut卖的不同。

然后我看到隔壁那个小伙子的pizza也来了,他的也是那么大一个的哦。看来不是我叫错了,是他们本来就那么大的。呵呵。

我就那样心情自在地品尝着我的食物。虽然食物的份量那么大让我觉得有点麻烦,但还不至于破坏整个探险的气氛,呵呵。

我一边吃着巨型pizza,一边担心一餐吃那么多会给体重带来多少压力,哈哈。吃到60%的时候,饱的感觉已经充斥着我整个脑。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半途而废,只是不知道如果不把食物吃完会不会不礼貌。我望着我的pizza,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继续吃。旁边的那个小伙子这时已经吃完要买单了,哇塞,他看起来那么瘦却可以吃那么多。

吃剩1/8片的时候,我还是弃权了。我想如果我把自己撑得太饱不太好吧,还是适可而止。于是我就也买单了。老板大概知道我听不懂德语,特别把价钱写在一张小纸上。总共吃了EUR7.40。

左图是klein Pils,小的啤酒都是0.33L的;
右图是那巨型的Hawaiian Pizza

接着我穿回我的大衣,推开餐厅门,又走出去冷冷的街道上。多悠游啊,在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小镇里,体验着无数的第一次,有一种醉醉的感觉,这醉不来自那杯小小的啤酒,而是满心欢喜的那种陶醉。

后来我就在这个小镇胡乱走着,慢慢开始认得哪个方向是哪个方向。我走回到河边,这时没有早上那么大风了,也看到不少人出来消磨周末午后时光。

我照了不少照片,大力大力呼吸着多瑙河畔寒寒的空气。感觉全身的细胞都跳跃着兴奋,一点也不觉得累~

直到后来,我的奥地利朋友打电话来,我必须见她,才结束了我第一天独自徜徉在欧洲土地上的体验。

人总是那样,对第一次的经验觉得格外深刻。以后也许体验到更多更好的事物,但第一次的经验总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也那么难以忘怀~




Venus

Sunday, April 8, 2007

星期天,we're closed.

在新马,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出门逛街的好日子,而周末也是商店生意最好的时候。

可是在奥地利,情况却恰好相反。星期天正好是最不适合逛街购物的日子!

话说我们下机的当天就是一个星期天。当我们所乘搭的的士把我们载到Tulln时,我还以为是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大家都还在家享受星期天早上的美觉,街上几乎空无一人。别说没有行人在走路,连车子也没有一辆呼啸而过的。整个市镇都是静静的,店铺更是大门深锁。

当然那时候确是很早,较晚之后可以看到人们出来走动。但整体来说整个市镇还是很安静的。

奥地利人热心地带我们游市区的时候,还用很懊恼的语气说,“嗯,这里星期天还真的很闷噢!”。在奥地利的星期天,除了餐厅、咖啡店、酒吧之外,其他的店,如超级市场、书店、衣服店、鞋店、花店、眼镜店、药房、杂货店,还有你说的出的任何的店,都是关门休息的!

根据他们的法律,店铺是不能在礼拜天开门营业的,据说是要给工人休息(这样的条例在我们这里实在难以想像呢!)。

其实不单是礼拜天不开门,即使是平日,店铺营业的时间也很短。一般都开到傍晚5、6点而已。Tulln市区中有一个小超级市场,一个礼拜之中只有一两天是开到6点半或7点的,其他的天有时候5点半就关门了。所以,在这里,要购物还真的要选好时间,迟一点去都不可以。

我公干的日子,每天下班后回酒店途中,大都看见已经关门了的店铺。因此,可以说,在Tulln,除了超级市场和一家巧克力专门店之外,我没有去过任何一家餐厅以外的店铺闲逛,哈哈。

欧洲人许多生活方式都跟我们亚洲人不同。我在欧洲的那段时间里,从奥地利人身上学到许多生活之道,以后要一一道来。他们的生活方式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什么叫做生活,该怎么生活,呵呵。


Tulln市区的小型超级市场
要买东西要趁早哦!



Venus

Stuttgart 的 Christmas Market


这里是Christmas Market 侧面的进口。
整个Christmas Market 的范围遍布几条街,应该有新加坡China Town的两,三倍吧,没花上几小时是走不完的哦 ~ :)



看! 多人吧 ?!



Christmas Market里的小挡口,大多在卖些圣诞节的装饰品,零食,小吃和酒。




这就是Christmas Market里卖的酒。 这里就连小孩也喝酒哦 !

又是模仿赛, 爆笑指数:ÖÖÖÖ -

Mars:

哈哈!张宇 ~ 超像 !!!

康康 到 王杰 到 吴宗宪 到 猪哥亮 到 阿吉仔 到 郑中基 到 张宇 到 伍佰 - 模仿show, 暴笑指数:ÖÖÖÖÖ

Mars:
留意加分题 - Lemon Tree
康康王杰吴宗宪猪哥亮阿吉仔郑中基张宇伍佰



hahhahaha just cannot take it !!!! hahhahaa ... !!!!!

大雨

Mars :
一首从初中三就很喜欢的歌曲。。。

Rap - 麻坡 de 华语, 酷毕指数:®®® - -

Mars :

学生给NTU 讲师的教学评语 - 暴笑指数:ŐŐŐŐ-

Java Vs The Coffee

Mars :
I've been thinking of this quite some times...

If one day I'm really sick of IT field... tired of doing Java stuff... maybe I'll try Java ...Coffee. ... seriously.

Cool duo of vivaldi summer !酷毕指数:*** - -

摒住呼吸 ! 。。。 !

No Jet Lag

对于没有去过欧洲的我来说,担心会不会有Jet Lag是很正常的想法,呵呵。毕竟到步后隔天,就要马上去上班了,所以能不能正常地睡觉,突然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下机的时候是新加坡时间中午12点多,在奥地利却才快要早上6点。在河畔和奥地利人家里消磨了一个早上后,我们回到了酒店。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睡觉!那时候是中午12点多,虽然在新加坡晚上7点一般我不会去睡觉,可是一整晚让筋骨委屈在那窄小的机位上,不管怎样还是要宠一宠自己,充充电再说。

于是我马不停蹄随便给自己梳洗一番,就往那张大大软软的床睡下去。

竟然睡着了2个小时候后,我伸伸懒腰,抖擞了精神,觉得电池充得好满啊!然后就径自去explore这个河畔旁的小镇。

可以说,中午的那两个小时补眠,让我很轻易地把生理时钟调适回来。我一直龙精虎猛到了晚上,晚餐还能精神地吃好料喝红酒,回到酒店洗澡后,又正常地睡着去。如果换算回去,洗完澡之后应该已经是新加坡的凌晨5、6点,可是我完全感觉不到出来,哈哈。

于是我的第一晚睡得很好,如果不是凌晨5点多有人从大马sms给我,我还真能一觉到天亮呢。

隔天早上,精神奕奕地吃那美味的奥地利早餐时,上司问我晚上睡得好吗?我眼睛也不眨地说,好啊,很好呢。只见他苦恼地说他半夜2点钟醒来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一直到天亮。我还真没想到他的jet lag这么严重。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晚上都疲惫地睡去,隔天又精神地醒来,完全不受影响。而我的上司,每天晚上都比昨天晚上迟一个小时转醒,因此他在到步的好几天后,才成功地在早上6点醒来,呵呵。

没在奥地利有睡眠问题让我很开心,但回到新加坡之后,虽然每天晚上可以睡得着,早上也在正常时间醒来,可是几天去上班的时候都觉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这个情况让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晚上睡得那么够了,白天还会老是打哈欠?如此维持了好几天,我的身体大概才恢复正常了。

记得,下一次如果你有亲人朋友去到国外,你要好好记得时差多少,不要在别人睡觉的时间传一个sms去问“Are you sleeping now?”,哈哈,因为他可能会懊恼地回答你,“No more for tonight, :( ”,哈哈。




Venus

ps: 看见我拍的大床如此凌乱,就知我一晚好觉到天亮了,嘿!

我住在多瑙河畔

Tulln是一个很小的市镇,酒店真的不多。

我们住的那间叫做Nibelungenhof,据说是间4星级酒店哦。

进去之后才发觉,我们住的所谓4星级酒店,其实是一间只有两层楼高的大房子,楼下有一个小小的餐室,还有一个小小的lobby。



但唯一一个特别的地方是,这间酒店,它就在多瑙河畔!

第一天晚上我住的那间房间,有一个阳台,从这个阳台望出去,能看到多瑙河畔上的游人,有些人在跑步,有些人在骑脚车,有些人在溜狗,有孩子在玩滑板,其他人可能只在散步。

虽然春天还没有到来,但我已经能看到有好些花儿已经绽放在多瑙河的旁边。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竟然会住在多瑙河的旁边。关于多瑙河,我还要特地写另外一篇文章来说明。这条河流,除了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外,她所代表的意义无穷大,而我,就住在,她的旁边。



Venus


注:
Nibelungenhof的官方网页:http://www.nibelungenhof.info/en_home.php。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看价格表,地图,还有很多照片呢。现在重看,就觉得那些照片装载着很多回忆,连网页里的员工照片也能勾起很多的记忆,呵呵。

What is Austrian breakfast?

我们平时在亚洲,早餐吃得很多样化,有些人吃面,有些人吃饼干,有些人吃糕点,点心。。。

但奥地利典型的早餐是怎样的呢?

我第一个奥地利早餐是在飞机上吃的。但根据我的判断,飞机餐不能拿来作准,呵呵。飞机餐的味道总是没有原来的美味。我在奥地利航空上吃的也一样。

而我第一个道地的奥地利早餐,是在下机不久后在一个奥地利家庭里吃的。

标准的奥地利早餐大概是这样的:
面包(各种你可以想出来的面包),cheese,ham,咖啡。

上面四样是一定要有的东西,其他的还可以有鸡蛋,yoghurt,tuna spread之类。但少不了的一定要有面包,cheese和ham!

除了面包的类型繁多之外,cheese和ham也一样。我因为是过客,也没办法对于他们食物的种类有很深入的了解。但我在奥地利确实每天早上吃这样的东西。如果你以为会很单调,索然无味,那你就错了。奥地利ham的味道是很咸的,总的来说他们吃的东西味道都比我们来得重。

如果你吃得习惯了,其实奥地利ham的味道是很好的。只是。。。这样的早餐让我们亚洲人吃,热量稍微会觉得高了一点,每当我看见美味的ham中间有白色白色的fats时,就会开始担心我这样吃下去多久会开始变重,哈哈。。。

这就是我在酒店每天早上的早餐
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想念那些薄薄咸咸的ham,yummy~





Venus

我们在一个大型冰箱里走路

20多年了,活在常年如夏,终年有雨的区域里。去过最冷的地方大概就是云顶和神山山脚。哈哈。

去奥地利之前,我大概看了看weather forecast,预计我们逗留的那段时间仍然蛮冷的。今年的冬天有点反常,他们都说比往年暖许多。但看到forecast说会在摄氏5到8度间,我当然不敢掉以轻心,也好好准备了该有的冬装。

那天下机之后天开始慢慢亮了起来,我们乘搭着的士直达Tulln。由于机场的停车场不是在室外,所以当时还没有完全感受到所谓的冬天。直到我们到了Tulln,下了车,才开始明白什么叫做冬天。

对我来说,室外犹如一个巨型的冰箱。而我们,正裹着厚厚的衣物走在冰箱里,哈哈。好特别的感觉。

下机不久后我们就大略游了游多瑙河畔。随行陪伴我们的是一家奥地利人。他们很热情地要尽地主之宜,把市区和河畔介绍给我们。

我把大衣的纽扣拉链什么都拉上纽好,双手除了大衣里的口袋没有别的更好的地方放置,哈哈。一边听着热情的奥地利人给我们介绍,一边以异常好奇的心态感受着这种新奇的温度。虽然刚刚下机,但寒冷的空气把我本来应该很疲惫的脑袋冻得很清醒,哈哈。

可是当我们游完了市区,开始走到河畔上时。。。不妙了。这河畔上的风吹得好大,我们逆着风走,完全像把自己推向那冰冷的气流之中。奥地利人仍然热情地说着话,(我怀疑她为什么不觉得冷??),我们也应声回答。她不时还转头回来问我,"Are you OK?"。我二话不说,哆嗦中使劲点头。搞什么嘛,那么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早晨,为什么吹起那么强的风?

其实那时候才早上7点多吧。在冬天的早上遇上这种强风其实不是少见的。奥地利人还特别跟我们强调,说如果本来温度如果是5度,但如果有风吹过来,你会感觉到像零度以下(哇塞,你知道就好啦。。。)

直到后来,随行的小孩开始用德语跟妈妈投诉,一边摆出一副“我们为什么要现在逛街?”的脸。她才跟我们说,不如咱们回去吧,现在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游河时机,孩子们觉得冷了。

对对对,快点回去!哈哈!

虽然很冷,不过,我很开心,呵呵!



Venus

注: 图为多瑙河畔。如果冬天早上有风,还是别游河畔好!哈哈!

Saturday, April 7, 2007

13小时的黑夜

从新加坡直飞到维也纳,总共需要12小时又20多分钟。


那是我第一次飞那么长途。以前最多也是3个小时,已经觉得很困苦了。

但还好我比较随便,即使知道要在窄小的机位上度过10多小时,我还是欣然接受。

我们乘搭的是奥地利航空(Austrian Airline),我跟我上司两个人。晚上10点多,我就出现在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了。接着快午夜的时候我们上机,就开始那长达12多小时的飞行。

机上虽然有个人电视,个人音乐,也有游戏可以玩,但半夜的时分本来正是美好的睡觉时间。于是吃了一顿餐之后(大概半夜2点吃的,也不知道该算是什么),大伙就开始慢慢沉寂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我努力调好睡姿,在半梦半醒之中,竟然也争得一点睡眠。大概新加坡时间凌晨5点多,我转醒了。这时候开始觉得三急,发现坐在旁边的上司睡得正香。机上静静的,大部分的人都在睡觉,灯光也暗暗的。我起来上了厕所之后,喉咙干渴得很,到后面跟空姐要了一杯清水。这时松了松骨头,还是觉得全身因为在窄小的机位上以不自然的姿势睡了几个小时而酸痛。

回到自己的座位后,睡意依然蛮浓的,毕竟凌晨5点根本是作美梦的绝佳时机。我顶着爱睡的双眼,发现旁边窗口能看到下面点点的灯光,虽然到处都是黑黑的,看不见到底是什么地形,但斑斑点点的灯光如星星,在昏暗寂静的飞机里面让我觉得好梦幻。

我往窗外凝视了好久,开始好奇起自己到底在什么国度的上方。后来不小心发现到我们的个人电视,其中一个频道能显示飞机的所在位置,才知道当时我们都在印度的上方。我一边看着电视上的地图,一边看着下面的灯光,努力幻想自己正在人类三大古文明之一的几万尺上空之中。

接着飞机突然摇晃了起来,大概遇到气流了。空姐从后面走了出来,跟没有睡着的客人轻声说要系上安全带。我也没怎么被气流所影响,过了不久飞机就平静下来。

后来慢慢又进入梦乡之中。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机上的声响越来越大,看来人们开始醒过来了。由于平时也是6点多起床,因此我的意识也开始清醒,可是这时离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还有4-5个小时。

我开始觉得肚子有点饿,不知道为什么早餐不serve上来。跟空姐前后要了好几杯清水,我又再昏睡过去,间中看了看电视屏幕,飞机飞过了印度,经过了巴基斯坦,开始飞往欧陆。后来手表上的时针快要转到8,我终于完全醒来了,旁边的上司也醒了过来了。

虽然已经是新加坡早上8点,外面还是一片漆黑,也不记得在什么地方,当地是几点了。我们开始看起各自的电视来。在那有点沉闷的电视频道之中来回转,渐渐觉得不耐烦,哈哈。

记得,到了新加坡时间早上11点,空姐们才终于给我们食物,哈哈,他们说是"Austrian breakfast"。吃饱之后又陷入漫长的等待之中。我不停地转到地图的那个频道,看我们靠近了没。我们在黑海的上面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感觉上过了很久我们还是没有飞过那片海洋。我心想,黑海原来那么大的吗???

身体全身的骨骼都隐隐作痛,心里却还是雀跃的,只是这飞行实在很漫长啊,少一点耐力也是不行的。

终于,看到飞机越来越靠近目的地了,时间已经是家里的快中午了,外面依然。。。依然还是黑黑的。雀跃的心被外面似乎沉睡的大地弄得很不平衡,哈哈,为了让自己适应时差,我把手表调到电视上所显示的当地时间。

快要降落前的10几分钟,我不停看那地图,不停往下面望,兴奋的心情说怎么也不能否认的了。看着显示飞机高度的数字不停变小,显示机外气温的数字不停变大,我开始很难相信我们快要降落了,哦!

维也纳时间凌晨5点多,我们一机人终于安全降陆了。

终。于。到。了。



Venus